当前位置:安徽代放生 > 放生感应 > 正文

南京放生去哪里,救灾抗疫,南京鸡鸣寺在行动

2024-01-24 13:37作者:admin

一、放生燕子的福报

1、近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受灾严重。

2、灾情发生后,江苏省同泰慈善基金会与灵山慈善基金会、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等江苏省内佛教界慈善机构联合行动,通过受灾严重的巩义县当地红十字会了解到需求信息,立即开展在线募捐与救援物资筹备。

3、江苏省同泰慈善基金会于7月21日晚间启动项目,募捐目标31万(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参与捐款)。

4、7月23日,由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和同泰慈善基金会共同组织的联合车队,已经将第一批援助物资送往巩义当地。包括:矿泉水8000箱、素方便面3000箱、八宝粥3000箱。共使用款项约48万元。

南京放生去哪里,救灾抗疫,南京鸡鸣寺在行动

5、根据前方救灾需求,由鸡鸣寺捐赠的第二批物资共2000箱48000瓶鸡鸣甘露水即将发往新乡市下属辉县。

6、与此同时,南京突发新冠疫情,无数医护工作者、街道社区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7、为此,我寺与江苏省同泰慈善基金会于7月22日、23日分别向台城社区、鸡鸣寺周边4个核酸检测点、红山社区医院、南京市中心医院捐赠鸡鸣甘露水,24日向溧水永阳街道捐赠防疫物资及鸡鸣甘露水,以绵薄之力与大家团结一心、守望相助,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8、南京金陵刻经:几乎失传雕版印刷技艺

9、在江苏省南京市市中心的淮海路的十字路口,在路口四角的道路指示牌上,有一个既不是街道也不是小巷的指示名称——金陵刻经处,沿着指示牌的方向走上几百米,就能看到一座由灰墙围成的院落,这里就是金陵刻经处。

10、这里是寺院吗?为什么叫刻经处?为什么会在这里刻印经书呢?

二、广西哪里可以放生鳖

1、在刻经处里面的一间房子,我们看到了很多不起眼黑乎乎的旧木板,它们是自唐代以来就久已散失的佛教典籍,都是绝无仅有的佛经版本。

2、虽然金陵刻经处看起来像一座私人的宅院,但是在院落里可以看到了一座墓塔。塔上记载,这是杨仁山居士之墓。他就是这座院落原来的主人。杨仁山的后代回忆说这座院落是杨仁山先生时任清政府江宁建造工程负责人时置下的家产。

3、清朝末期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期。金陵刻经处之所以要刻经印经,是因为当时许多寺院的典藏都在战乱中烧毁,如果不拯救经书,中国佛教就濒临灭亡。后来杨仁山决定把杨家的地产全部转为金陵刻经处所有,立下了杨氏分家笔据。他做的不仅仅是几本佛书的拯救,而是通过佛教的思想寻求救国的出路,这也是金陵刻经处最重要的历史。

4、1911年杨仁山居士离开了人世。在他自己的书中留下了这样的一组数据:用了46年的时间刻印了211种佛经,共1157卷,留下了4万7千多木制经板,佛像板18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南京市中心这座闹中取静的院落主人杨仁山,让我们得以在今天还能够听到佛教的经声,才使近代中国佛教又见新生的光芒。

5、这座小院一直面临被拆迁的命运,他们十分担心,希望在自己手里能把这里完好的保存下来。我们问他们对今天的金陵刻经处怀有怎样的梦想,但是几位负责人就像商量好似的给了我们同样的回答:刻经处最精华的技艺和文物是我们国家的宝藏,更是世界佛教界的宝藏。

6、印经的刻版都是用安徽特产的黄梨木,裁成木块后就要煮出梨木中的水份,就连他们印刷用的墨粉都是自己制作完成的,装订工作在整个程序中看起来最简单,但实际并非如此,仅仅是订书用的纸捻子就要工人练习几个月才能胜任,订线也不是会缝衣服就能完成的,每个程序都是手工但更是用心才能完成,所以金陵刻经处的经书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古代印刷工艺。

7、据说最能代表金陵刻经处的雕刻技艺的精湛水平的,还是那些解放前在金陵刻经处工作的刻工,据记载当年这里的刻工是直接用刀而不用画稿或字稿来完成佛像和佛经书的制版工作。遗憾的是他们手上的技艺已经失传了。只有当年的刻板可以让我们遥见当年金陵刻经处的精湛刻艺了。

8、金陵刻经处的人们用双手保留住有千年历史的印刷佛经的工艺。这不仅仅是一段印刷的过程,实际上金陵刻经处给我们展现了佛教文化和印刷文化的精华,同时这里也留下了为这些文化精华付出努力的人的奋斗轨迹。

9、报恩寺塔

10、报恩寺塔,坐落在南京中华门外的故长干里。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生母女贡妃,费时近二十年,在此建造了大报恩寺和九级琉璃宝塔。大报恩寺塔曾经被称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外观全部是白瓷砖和五色琉璃瓦。大报恩寺塔极其雄伟壮观,永乐皇帝封它为“第一塔”,欧洲人称之为世界奇观。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